Board logo

标题: 巨无霸影视基地扎堆兴建 全国总投资或近400亿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10-11-10 01:23     标题: 巨无霸影视基地扎堆兴建 全国总投资或近400亿

大众网-齐鲁晚报
  来自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影视基地超过80%亏损,不到15%收支持平,仅有5%能够赚取微利。然而,在国内众多地区的文化产业规划中,“影视城”、“影视基地”仍然被列为龙头项目,投资额动辄数亿。

  本报记者赵晓峰

  全国总投资或已近400亿

  “现在影视基地每个省都有,但成型的不多,能够正常运作的只有十四五家,还有十几家不成规模,但已经立项通过审批的影视基地有110多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主任赵小玲正在带领一个课题组,对国内影视城的现状进行调研。她告诉记者,国内影视城现状堪忧,但更加令她担忧的是,居然仍有相当多的地方有上马影视城项目的热切构想。

  “我们在基层调研文化产业时发现,全国各地大到省会城市,小到地方县区,凡是搞文化产业园区的,几乎都有建设影视城的设想,并且有的已经立项通过审批了。”赵小玲说。

  而记者从国家旅游局网站上得到了一个令人咂舌的数据,国内在建影视城有95%投资过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影视基地总投资至今或已接近400亿元。然而,在地方官员与投资人举杯同庆自己的影视城项目获批时,在大笔大笔的资金即将流入影视基地建设时,我们却不能不再度面对那些老问题的新考量:这些巨额资金到底何时能够回收?这大块大块的土地到底能否得到有效利用?这些一个大过一个的影视城,到底靠什么盈利?

  已建成影视基地只有5%盈利

  或许我们应该将目光收回到那些早年间耗巨资建成的影视城。

  记者从央视影视制作中心得到的相关调研数据中获悉,央视投资建设的五大影视基地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勉强维持;而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主任赵小玲提供的数据,目前国内80%以上的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15%的影视基地勉强持平,仅有5%的影视基地可以做到微利。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的陈强既是研究者,又是电影人,对影视行业了解颇多。他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影视基地只有浙江的横店影视城、宁夏的西部影视城以及北京怀柔影视城等运转较为良好,其他大部分影视城少有剧组进驻,游人也寥寥无几。“像重庆某地前几年一个民营资本开发的影视城在山区,交通不便,开始还靠人脉拉去几个剧组,后来没人去,打不开局面,就废弃了,很可惜。”

  “横店等几家都建得早,有品牌优势,设施、服务也完善。怀柔离北京主城区近,而且大部分的影视制作公司都在北京,有地理优势。”陈强这样分析影视城冷热不均的原因。

  代表横店影视城接受采访的横店影视旅游杂志社总编辑曾毓琳,同样表达了对目前各地仍纷纷上马影视城的担忧。据横店影视城统计,目前在横店拍戏的剧组最多,近期共有20多个,今年4月份最多时一天有36个剧组进驻,而同一时间在全国其他地方拍摄的剧组加起来还不到36个。由此可见,目前影视城的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影视拍摄的需要。

  仅靠剧组赚钱入不敷出

  据了解,目前国内影视城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影视剧外景拍摄的场租、提供的配套服务以及剧组食宿消费;二是旅游收入。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影视城却遭遇“剧组不足、旅游不旺”的“冷遇”。

  记者采访到的几位影视从业者均表示,目前国内还未形成完整的、高度市场化的影视产业链,近年来拍摄的大多数电影电视都难以收回投资,而类似于影视城这样的下游产业,就更加难以盈利。“一般的小成本电影,为了节约成本,是不会选择在影视城进行拍摄的;而名导演们拍摄的那些大制作,大都愿意自己搭景,即便去影视城,也就选几个景拍拍。因此,驻扎在影视城里拍摄的大都是中等规模投资的电视剧,其中又以历史戏、古装戏居多。”陈强告诉记者,之前广电总局限制古装戏拍摄,许多影视基地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想靠剧组赚钱,难!曾毓琳证实了这一点:“横店总收入里占比重大的还是旅游。虽然在影视拍摄上我们每年也会有几千万的收入,但仅修复剧组拍摄时破坏的外景建筑,一年就得好几千万,影视方面的收入,连维修费都不够。”

  尽管如此,横店却依然坚守不向任何拍摄剧组征收场景使用费的承诺。这不仅是因为横店的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更是由于影视城在横店集团的产业格局中只占很小的份额。“我们主要倚重的是我们的工业。”曾毓琳说。

  建影视基地需要完善配套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有热衷建设影视城的地市有许多。尽管建设影视城存在耗资巨大、收效甚微等难题,但地方政府仍乐此不疲,原因何在?“大多数是想借影视城这种途径,打造城市名片,带动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一位业内人士慨叹。而在文化产业园区内规划影视基地,据有关人士分析,是因为项目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影视行业影响大、传播迅速,相对易于招商引资。

  据国家旅游局一项考察报告显示,95%的影视基地是为了推动地方旅游经济而兴建的,缺乏产业核心需求分析和长期发展规划。在带动效应的高期望值下,许多地方政府甚至不惜以“零地价”出让土地来建设影视基地。建成后,为了争剧组、争人气,又“零场租”免费使用,根本无法盈利,同时,雷同的人工造景也易使游客审美疲劳,对地方旅游的拉动作用极其有限。于是,一个个轰轰烈烈建起的影视基地便就此陷入困局。

  赵小玲告诉记者:“一个影视基地不是几千万、一个亿就能建起来的,后期新建景观、置换设备、维护费用也很高,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不是哪家企业、哪个地方政府拍拍脑袋,想建就建的,即便要建,也该看看条件具备不具备。”赵小玲认为,建影视基地,除资金、土地、自然景观、独特风情等必要条件外,还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要有与国际接轨、熟知影视产业的运作团队,不然,即便建起来,也只能是个空壳。

  不少影视基地有“硬伤”

  既不专业也不“专一”

  本报记者赵晓峰

  在国外,影视基地主要呈现两种模式,一种是影视主题娱乐公园,即围绕品牌及电影、卡通人物开发多功能体验式大型游乐项目及衍生产品,如迪斯尼乐园和环球影城等;二是影视产业功能聚合中心,即将电影筹拍、后期制作、出品等影视专业功能聚合在一起的产业中心,如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等。

  国内目前的影视基地大多呈现一种中间状态,即外景地拍摄加旅游观光,与国外相比,建设得既不专业也不“专一”。许多影视城在吸引不来剧组的情况下,只得转投旅游产业,然而大量的人造景观、单一的观赏模式又很难吸引游客,最终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困局。

  当然,也不乏尝试学习国外经验、尝试新模式者。2005年建成的长影世纪城,便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借鉴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游乐园,打造的中国首家电影主题公园,汇聚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种类比较齐全的特效电影,如4D特效电影、立体水幕电影、激光悬浮电影、动感球幕电影等,游客不仅能体验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特效电影,还能参与电影特技制作。此外,长影世纪城还开创了一些延展性项目,如玛雅古城历险、“神舟号”过山车等特色娱乐产品。可惜的是,这种开先河之举似乎并未得到市场的认可。截至目前,5年来长影世纪城接待的国内外游客仅有300多万人次,离收回投资再到实现盈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创意虽好,只是在长春这样一个半年为冬季,也算不上热门旅游城市的地方,建立投资如此巨大的影视主题公园,似乎有些‘偏题’。”陈强告诉记者。

  除去地域因素外,在中国电影业“软实力”尚弱之时,缺乏文化支撑、内容积累,也成为中国式影视主题公园难以逾越的鸿沟。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