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资本的双向流动模式转换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10-4-30 01:03     标题: 中国资本的双向流动模式转换

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 2009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商务部预计2010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有望达到600多亿美元。

虽然企业投资动机强烈,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仍存在许多问题。4月27日中国贸促会和欧盟委员等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其一,对外投资区域结构不合理。中国的12000多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但存量的70%在亚洲,其中香港占了亚洲投资存量的90%。这种情况亟待改变。其二,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一方面是投资主体规模较小,一般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另一方面是投资的资金量较小。报告显示,单个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大,投资额达1亿美元的企业,只占总数的1%,61%的企业对外投资额度少于100万美元。其三,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面临的难题是缺乏资金,资本构成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特别是中小企业自筹资金的比重相对大企业要高得多。该调查中,59%的企业利用自有资本对外投资,31%的企业对外投资资金来源于银行借款。

对外投资可带动母国出口,保证母国企业原料供应,并在全球配置资源。但上述行为,看似“保增长”,实为“调结构”使然。中国自改革开放来,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成绩卓著。2009年中国吸引外资900.3亿美元,同比下降2.6%,但对照当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39%。我国的对外投资水平长期与之不匹配,二者严重失衡。这种跛行的对外经济结构,经危机洗礼,日益凸现中国经济结构之困。由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以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为主的单向外贸结构,形成“孤岛”经济,虽然积累高顺差和庞大的外储,但也制约中国经济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后发国家所出现的资本相对剩余和生产力的比较优势,必然产生经济结构的调整需求。世界各国的实证经验显示,对外投资与其GDP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并推动其经济增长,同时,对外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弹性大于国际贸易的贡献弹性。

按照人均GDP,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前工业化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400 美元以下,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基本上都没有;第二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400-2000美元之间,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增加,由于本土企业缺乏所有权优势,对外投资很少;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000 -4750美元之间,外国直接投资仍然高于对外投资,但是企业开始寻求更多的途径来对外投资,两者的差距开始缩小;第四阶段属于发达国家,外资流入减少,对外投资继续增加,净对外投资存量变为正值。

2008 年中国人均GDP 首次突破3000 美元。根据各国经验,突破3000 美元后,“以资源促发展”、“以市场换技术”、“以利润换资本”等前期发展方式将逐渐被替代。中国理应全面进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发展阶段,即从“引进来”的单向资本流动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资本流动模式转换。中国海外投资应走出所谓“抄底行动”,而致力于实现资本的全球化战略提速。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