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红色马汉”的舰队!――戈尔什科夫元帅与苏联红海军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09-10-19 06:22
标题:
“红色马汉”的舰队!――戈尔什科夫元帅与苏联红海军
“作为个人,我对戈尔什科夫的才能极为敬佩,苏联海军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境地,是他天才般的领导才能的结果。”
――美国前海军部长小约翰,莱曼
谢尔盖?格奥尔吉耶维奇。戈尔什科夫,苏联海军元帅,红海军70余年的短暂历史当中最为卓越的军事统帅!自1956年被赫鲁晓夫任命为苏联海军总司令之日起,到1985年12月被迫离职,其执掌苏联海军最高领导权长达29年又11个月零2天,期间先后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四任苏共总书记而荣宠不衰!
戈尔什科夫是公认的“苏联远洋海军之父”。在他的卓越领导下,红海军在短短20年内便从一支被视为陆军辅助力量的“黄水海军”,发展成为一支可以在世界各大洋上与美国海军正面抗衡的全球性海上力量。同时,戈尔什科夫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思想家,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海军》、《国家的海上威力》等著作中,第一次对苏联海上力量的整体定位和发展战略作出科学而全面的阐述,他提出的“海军战略使用”、“积极进攻”,“平衡海军”等军事思想至今仍是俄罗斯海军军事学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海军界对戈尔什科夫颇为推崇,将其与《海权论》的作者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相提并论,誉之为“红色马汉”!
少年得志卫国将星
1910年2月6日,戈尔什科夫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教师家庭。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有机会在少年时代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他日后的军旅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1927年,17岁的戈尔什科夫加入了红海军,成为一名普通水兵,一段长达58年的海上传奇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当时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红海军基层官兵中,受过系统教育的戈尔什科夫显得鹤立鸡群。他也由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上级的重点培养对象,参军后不久就被选送到伏龙芝海军学校学习。1931年,21岁的戈尔什科夫从海军学校毕业,分配到黑海舰队担任驱逐舰航海长,并于次年调往太平洋舰队担任护卫舰舰长。戈尔什科夫的才华引起了时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员的库兹涅佐夫的注意,被其评价为“海军中特别突出的青年军官”,并破格提升为驱逐舰舰长。在库兹涅佐夫的青睐下,戈尔什科夫在太平洋舰队中仕途通达,先是保送到红海军组织的驱逐舰舰长训练班和海军学院高级指挥员进修班中学习,进一步提高军事素养,毕业后又进一步获得升迁的机会。1938年,戈尔什科夫被任命为太平洋舰队下属驱逐舰支队支队长,并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这一年,他只有28岁。1940年6月,戈尔什科夫调回红旗黑海舰队担任巡洋舰支队支队长,一年后,他在该职务上迎来了伟大的卫国战争!
卫国战争爆发后,戈尔什科夫先是率部参加1941年9月敖德萨保卫战。他指挥黑海的首批登陆兵在格里戈里耶夫卡地域登陆,和敖德萨防御地域的陆军部队配合成功进行反突击。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戈尔什科夫先后出任了亚速海区舰队司令、第47集团军代理司令员、多瑙河区舰队司令、黑海舰队所属分舰队司令等职务,先后率部参加了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役(1941.12)、新罗西斯克保卫战(1942.8)以及解放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作战行动并屡立殊勋。他的优秀表现甚至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被晋升为海军少将。也正是在战争期间,一个问题开始萦绕在戈尔什科夫的心头――在所有的作战行动中,戈尔什科夫和他的舰队所扮演的都是支援陆军作战的“近岸海军”的角色,这是否就是红海军永远的定位?
临危受命戈尔什科夫与“库兹涅佐夫事件”
1948年,38岁的戈尔什科夫被正式任命为黑海舰队参谋长,他的恩师和“伯乐”――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却在同年因“战时向盟军提供军事情报”的莫须有罪名被贬为远东军区主管海军的副司令,军衔也被降为海军少将。1951年,斯大林决定重启被战争打断的“大舰队”计划。为此专门成立了海军部,并重新启用了库兹涅佐夫为这一与苏联武装力量部平级的海军统帅机构的领导人,随后又任命其出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复出后的库兹涅佐夫开始重组红海军领导机构,能力出众而又与其渊源甚深的戈尔什科夫由此迎来了又一次机遇。1951年,戈尔什科夫正式升任黑海舰队司令,军衔被晋升为海军中将。
1953年,斯大林病逝,赫鲁晓夫接任苏共总书记。上任不久,赫鲁晓夫便结束了斯大林一手推动的“大舰队计划”。客观地讲,赫氏的决定在当时而言是合理且有积极意义的。刚刚经历过二战摧残的苏联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困难的经济形势根本无力支持这如此庞大的造舰工程。同时,这些技术水平基本上还停留在战前标准的军舰也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但对于红海军而言,“大舰队计划”的终结毕竟还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同时,赫氏所推崇的“核武器制胜”和“常规武器无用论”也给红海军未来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数年后发生的“库兹涅佐夫事件”埋下了伏笔。
1955年,库兹涅佐夫被晋升为海军元帅。同年,他力排众议,向赫鲁晓夫推荐戈尔什科夫出任苏联海军第一副总司令。在为此专门举行的见面会上,年富力强、精明干练的戈尔什科夫给赫鲁晓夫留下极为良好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赫鲁晓夫发现戈尔什科夫提出的发展潜艇和导弹技术型海军思路和他本人的许多观点完全吻合。就在这次会谈后不久,戈尔什科夫被正式任命为苏联海军第一副总司令。1956年,赫鲁晓夫决定取消苏联海军大部份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按照赫氏的理论,包括航母在内的各种大型水面舰艇都是未来核战争条件下的“海上浮动的铁棺材”,完全没有继续发展的必要!这种倒行逆施遭到了以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为首的红海军高级将领们的激烈抵制,倍感恼怒的赫鲁晓夫就此决定对红海军高层进行大手术。1956年6月,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被撤销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职务,连降三级军衔为海军中将,并勒令退役。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的离去对红海军而言是一场巨大的悲剧!但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命运让红海军失去了一名卓越的统帅,但他同时却用另一种方式给这支命运多鲜的海上力量提供了补偿――就在库兹涅佐夫去职后不久,46岁的戈尔什科夫被任命为苏联海军总司令。红海军从此进入了其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戈尔什科夫”时代。
蛰伏压力之下的“导弹化小型舰队”
红海军的大多数高级将领是用一种冷漠甚至敌视的目光,来迎接新任总司令的。在他们看来,作为库兹涅佐夫一手提拔的嫡系弟子,戈尔什科夫在恩师遭遇此等冤屈时采取的明哲保身态度,只能称之为忘恩负义与政治投机!对于库兹涅佐夫和戈尔什科夫这两位红海军统帅之间的恩怨,这里不多作赘述。但必须谈到的一点是,赫鲁晓夫曾称赞戈尔什科夫为“海军指挥官与外交家的完美结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戈尔什科夫与其恩师在性格上的巨大差异和刚正不阿的库兹涅佐夫相比,性格更为圆滑的戈尔什科夫无疑更适应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
上任伊始,戈尔什科夫首先“秉承上议”,将红海军的发展路线定位确定为赫鲁晓夫所能接受的“导弹化小型舰队”。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红海军于1957年开始裁军,其总兵力由60万人快速削减到了50万人,并将近400艘舰艇退出现役。但令人玩味的是,在全面削减海军兵力的同时,戈尔什科夫却对赫鲁晓夫下令报废红海军大型水面舰艇的命令阳奉阴违。他不但下大力气说服赫鲁晓夫同意保留了红海军现有的大部分“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还在1960年将更先进的、装备有苏联第一代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肯达”级巡洋舰送上了船台。
必须指出的是,戈尔什科夫之所以选择“导弹化小型舰队”,并不仅仅是对赫鲁晓夫的一种迎合。作为一名具有极佳战略眼光的海军将领,戈尔什科夫对于苏联当时国情和面临的战略形势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还处于战后恢复期的苏联根本无力支撑发展一支庞大水面舰队所需的巨大开支。同时,进入核时代后,红海军的主要任务已经由战后初期的近海防御,转为抗击来自海上的核打击――上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在核力量上对于苏联处于压倒性优势。从现已解密的美国核档案中也可以看到,在50年代美国曾多次设想过对苏联使用咳武器!而在当时陆基核力量还不成熟的前提下,对苏联国家安全威胁最大的除了美军战略轰炸机,就是可以搭载航空兵的航空母舰。
在反复权衡之后,戈尔什科夫最终选择了潜艇和导弹,即通过发展可以携带多种导弹的核潜艇和少量水面舰挺,快速建成一支导弹化的小型核潜艇和水面舰艇部队。利用潜艇的隐蔽性和大威力导弹的结合来构建基本的反航母能力,同时借鉴纳粹海军在二战期间的“狼群战术”,威胁北约的北大西洋交色线,并通过建设战略核潜艇部队形成对敌国本土的核打击能力。和斯大林的“大舰队”相比,这种“导弹化小型舰认”思路对国民经济的压力更小,形成战斗力的时间更短且效果更为明显。
不过,戈尔什科夫本人同时也清醒池认识到这个“导弹化小型舰队”的建设思路只能是暂时的。因为一支兵力结沟过于单一的海军对对手的威慑力必然是暂时而有限的。他所真正追求的是一支更为均衡也更为强大的海军,用戈尔什科夫自己的话讲:“红海军建设的总方针应该是以建设一支全面发展的,即保持平衡的海军为目标。”也就是要根据苏联的实际科学考虑海军兵力结构,使海军各个兵种能够协调发展,以更好地完成平时和战时的各项任务。一言以蔽之,红海军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立一支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平衡海军”,目前奉行的“导弹化小型舰队”路线不过是在现实条件还不成熟情况下的权宜之计。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他才会对赫鲁晓夫下令报废红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时做出那样的举动。与此同时,戈尔什科夫还利用各种机会来努力说服赫鲁晓夫接受他的“平衡舰队”思想,但一切均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赫鲁晓夫拒绝对红海军的发展策略进行任何的调整和修正。
卧薪尝胆“古巴导弹危机”与红海军的战略转型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在危机进程中,面对美国压倒性的海上优势,苏联海军几乎束手无策!对于红海军那支规模有限的“导弹化小型舰队”而言,加勒比海实在是一片太过遥远与陌生的海域。在水面舰艇部队无力一战的现实面前,红海军只能派出4艘F级常规动力潜艇远征加勒比海,他们要面对的却是美国海军由40艘舰艇、240架飞机和3万名人员组成的强大封锁线!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参加远征的F级潜艇几乎无一例外落入美军的反潜陷阱。处于压倒优势的美国海军出动反潜舰艇将苏联潜艇包围起来,肆无忌惮地使用深弹迫使它们一艘艘浮出水面。面对美军近乎侮辱式的围捕,甚至有苏军艇长打算使用艇上的核鱼雷与对手同归于良尽!由此也可看出红海军当时在对手面前是何等的脆弱。由于海军无法提供必要的支援,驶向哈瓦那、运载有中程弹道导弹的苏联商船队最终也只能调头返航。
古巴导弹危机的铩羽而归让赫鲁晓夫颜面尽失,同时也让这位一向以狂妄著称的苏联领导人开始重新考虑海军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戈尔什科夫更是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再次向赫鲁晓夫进言――只有转变现有的海军发展战略,建设一支“平衡海军”,才真正有可能维护苏联的国家利益!用戈尔什科夫自己的话讲就是:“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任何国家都无法成为真正的强国!”。如梦方醒的赫鲁晓夫这一次终于接受了戈尔什科夫的观点。古巴导弹危机后的第二年,红海军获得的预算占苏联国防预算总比例便由最初的不足10%激增到20%。为了满足海军的经费需要,赫鲁晓夫甚至下令削减当时正在进行的苏联登月计划的预算。经过了6年蛰伏之后,戈尔什科夫和他的舰队终于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时机!
1964年,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和喜欢对国防战略指手画脚的赫鲁晓夫相比,勃列日涅夫更为尊重军方领导人的客观意见。与此同时,勃氏所推行的“积极进攻战略”也为苏联发展远洋海军提供了更为明显的政策支持,此时的苏联经济也终于有可能承担发展远洋海军所需的庞大预算。在破除了政治和经济上的阻碍之后,戈尔什科夫开始大展拳脚。根据“平衡海军”的指导思想,红海军在继续建设其水下核舰队的同时,也开始大力建设携带有各型反舰导弹的大型水面舰艇和远程航空兵。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列宁格勒和远东的共青城,一艘艘核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走马灯一般的走下船台。在兵力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红海军的各种战术打法也开始成形。针对美军航母编队舰艇数量众多、大中型舰只生存能力强的特点,红海军专门为其量身定做了同时采用多发超音速反舰导弹齐射攻击的“饱和攻击”战法,力图以多枚导弹同时齐射的战法“呛死”美军舰队防空系统。具体的战术手段为:先以第一波导弹重点打击航母编队中执行区域防空的导弹巡洋舰、驱逐领舰等,使敌丧失使用舰空导弹遂行区域防空的能力;第二波导弹集中打击航母,力争使其丧失作战能力或将其击沉。
在摩下舰队高速发展的同时,戈尔什科夫也迎来了他个人军事生涯中的巅峰:1965年5月7日,他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67年,苏联政府正式晋升戈尔什科夫为苏联海军元帅!也就是在这一年,这位57岁的红海军最高统帅向红海军全体官兵们正式发出一道让整个西方海军为之振颤的命令――“红海军,到远洋去!
巅峰时代 红海军进军远洋!
实际上,红海军的“向远洋进军”行动在戈尔什科夫上任之初就已开始,早在1959年,红海军就首度挺进地中海。但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这种进军具备的更多还是象征意义而非实际的战略价值。但即便如此,这种远航对于红海军的士气所起到的鼓舞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自对马海战以后,这支海上力量的蛰伏期已经太久了!曾有一名苏军潜艇水兵在远航行动结束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自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以来,苏联海军现在又来到了地中海,我们终于体会到过去的沙俄水兵在斯皮里多夫、乌沙科夫和谢尼亚文等俄罗斯海军名将指挥下航行和作战时的感受”。
随着红海军实力的日趋增强,其进军远洋的步伐和力度均大大加快。1967年中东“六日战争”期间,苏联黑海舰队再度开进地中海,直接与美海军对峙于海上!1968年,红海军进入印度洋。1970年4~5月间,在戈尔什科夫亲自指挥下,苏联海军四大舰队同时出动200余艘舰艇在三大洋七大海域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海洋-70”海上大演习!面对这支飘扬着镰刀斧头旗的庞大舰队,美国海军第一次感觉到了芒刺在背!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作为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各自的幕后推手,美苏两国均在地中海集结兵力,并直接引发了1973年度苏美海军地中海大对峙。面对地中海内美国第6舰队部署的包括3艘攻击型航母、2艘两栖攻击型直升机航母和9艘攻击型潜艇在内的总计60艘舰艇,红海军不断加强其部属在该海域的第五作战支队的兵力。至10月31日,红海军在地中海内部署了各类舰艇96艘,其中包括34艘水面舰艇(5艘装备反舰导弹)、23艘潜艇(至少7艘装备反舰导弹),由此组成了一支能在首次攻击中发射88枚反舰导弹的庞大海上力量。双方合计近百艘作战舰艇在狭窄的地中海内犬牙交错,为了充分贯彻己方以“第一次齐射”摧毁对方舰队的作战思想,苏军舰艇连续逼近美军编队。据美海军当时的判断,一旦双方“擦枪走火”,虽然美军舰载航空兵可以摧毁苏军舰队,但苏军舰艇在被击沉前快速发起的饱和攻击也足以将全部美军舰艇送入海底,再造一个“铁底湾”!在红海军的庞大压力之下,美方最终选择了退却,苏联由此赢得了地中海危机的全胜,一雪11年前古巴导弹危机之耻。
1973年地中海大对峙的最终结果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美国海军已经不是海洋的唯一主宰!在戈尔什科夫的领导下,到70年代中期,红海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大型水面舰艇60艘、攻击核潜艇74艘、弹道导弹核潜艇72艘和强大的远程航空兵的全球性海上力量。依靠其遍布全球的20余个海外基地,红海军在太平洋、在大西洋、在印度洋、在地中海向美国的海上霸权发起了全面的挑战!
和红海军的全球性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海军的渐呈颓势。70年代的美国正在越南泥足深陷,越战的庞大开支直接挤压了海军发展空间。因为无力更新主力舰只,使得美国海军甚至不得不依靠大量超期服役的二战舰艇来维持必须的舰队规模。在当时的美海军舰艇阵容中,较新的舰艇比例已经降到了30%。当时的美苏海军舰艇数量比例达到了436:740,兰德公司在给卡特总统的报告中直言不讳的指出“在敌人海军力量不断增强的同时,美国海军却不断缩减”。
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美国三航母编队居然最多只有36个舰空导弹火力通道和36个远程目标通道。也就是说,在理论上美三航母编队的舰空导弹只能对付36个来袭的反舰导弹(在实际操作中这个数字还要低)。1975年,美国圣迭戈海军研究中心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如果双方开战,苏联发动海空联合攻击的轰炸机(携带1~2枚远程反舰导弹)和为之护航的战斗机可以在作战空域上空达到400个目标,同时,苏联海军舰艇和潜艇编队也将发起规模宏大的协同导弹攻击。面对这种一波高过一波连续不断的饱和攻击,美国航母编队的防御系统将毫无喘息时间,来不及补充弹药也无法完成战术调整,直到防空系统被层层压垮、彻底崩溃。可能这篇文章有些夸大,而且没考虑美军舰载机的作战效能,但是苏联的海空饱和攻击能力,仍然不是正处于衰退期的美国海军能承受的。当时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朱姆?沃尔特曾尖锐地指出:如果美国在1970年以后的任何一年中不得不同苏联开战,我们将输掉这场战争,因为美国海军取胜的概率已经降到了35%以下。
1975年,戈尔什科夫再次指挥苏联海军在全球各海域举行代号为“海洋-75”的全球大演习。在各个大洋上,悬挂着镰刀斧头旗的红海军战舰们樯桅如林,各舰上的各种导弹发射架直刺苍天!同样在70年代,戈尔什科夫的著作《国家的海上威力》发表。在这部个人军事著作中,戈尔什科夫详尽阐述了他的海洋观和海军建设思路。苏联海军自1918年成军以来,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军事思想体系。到了70年代中后期,无论是红海军还是戈尔什科夫本人都达到了他们各自生涯中的顶峰!
月满则亏 老兵远去
1982年12月21日,已经是72岁高龄的苏联海军元帅谢尔盖?格奥尔吉耶维奇?戈尔什科夫再度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苏联政府用如此的礼遇来向红海军最高统帅来表示他们的敬意。此时林立在老将身后的已不再是当年那支寒酸的“导弹化小型舰队”,而是一支规模世界第二的“远洋导弹核海军”!
然而,这次授勋也几乎成为了老元帅最后的荣光!进入80年代后,苏联不顾国民经济失衡而片面发展军备的恶果开始体现,入侵阿富汗又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危机。在海洋上,随着“宙斯盾”系统的服役和海军航空兵装备的更新换代,美军航母编队防空能力和远程攻击能力均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而红海军在同一时期服役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和“台风”级核潜艇却在实际使用中逐步暴露出可靠性不佳和维护费用过高等缺点,红海军“饱和攻击”战法的威力在逐步下降,自身在对方舰载航空兵面前的生存能力也日趋脆弱。
面对日趋严峻的形势,戈尔什科夫试图再挽狂澜。在他看来,扳回局势的唯一手段就是――建造苏联自己的大型核动力航母!实际上,作为“苏联航母之父”库兹涅佐夫的亲传弟子,戈尔什科夫对于航空母舰对于现代海军的作用和意义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无奈于苏联特殊的政治形势,他和红海军对航母发起的数度冲击都连续被苏共政治局半途截杀。面对这只“拦路虎”,戈尔什科夫再次玩起了他本人最为擅长的迂回策略,从最初的“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到后来的“基辅”级“重型载机巡洋舰”,红海军在向着拥有真正航母的终极目标艰难前行。1983年2月22日,苏联海军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航母――1143.5级首舰在黑海之滨的尼古拉耶夫船厂正式开工。戈尔什科夫满怀期望地将这艘航母初步定名为“苏联”号,在老元帅看来,它将作为红海军的新旗舰,带领这支由他一手缔造的红色舰队重回巅峰!
然而,这一次历史没有再给戈尔什科夫机会。1985年2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这位以最后摧毁了苏联的“新思维”而闻名于世的苏联末代领导人在上任伊始就将削减军备列为其案头的第一项工作。按照“合理即足够”的建军原则,他首先把矛头指向了红海军及其统帅。1985年12月,戈尔巴乔夫正式委任其亲信、苏联海军副总司令和参谋长为新任苏联海军总司令,75岁的戈尔什科夫被迫黯然去职,结束了自己58年的海军生涯,红海军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戈尔什科夫时代”就此宣告终结。1988年5月13日,78岁的苏联海军元帅谢尔盖?格奥尔吉耶维奇?戈尔什科夫与世长辞!噩耗传出,世界各大洋上的红海军舰艇集体汽笛长鸣、军旗低垂。红海军官兵们以这种最为隆重的礼仪来向他们深深爱戴的统帅和“父亲”致以最后的诀别!一代传奇,魂归大海!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