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十大镖局及其传奇创办人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09-8-14 07:02
标题:
十大镖局及其传奇创办人
镖局这种特殊的行业究竟什么时候、由谁第一个最先开始创办、或者开始从业的?史料不仅没有详细的记载,而且专家们也说法不一。
根据近代学者卫聚贤所著《山西票号史》考证,镖师之鼻祖,应当为山西人神拳张黑五。《山西票号史》里面是这样记载的:“考创设镖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时神力达摩王,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外大街,嗣由其子怀玉继以走镖,是镖局的嚆失。”后来的镖师们一旦看到远处山上有土匪,就大喊:“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据说,这个“合吾”即“黑五”的谐音。
鼻祖的意思是“始祖”,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来比喻创始人。那么镖局作为一个存在了几百年行当,难道就没有一个鼻祖吗?肯定有,但是都缺乏有力的考证。如果单从武士替人押送钱财的记述,《水浒传》第十五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就是标准的押镖和劫镖行为,书中这样说到:却说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了十万贯庆贺生辰礼物完备,选日差人起程。当下一日在后堂坐下,只见蔡夫人问道:“相公,生辰纲几时起程?”
梁中书道:“礼物都已完备,明后日便可起身,只是一件事在踌躇未决。”
蔡夫人道:“有甚事踌躇未决?”
梁中书道:“上年费了十万贯收买金珠宝贝送上东京去,只因用人不当,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至今未获;今年帐前眼见得又没个了事的人送去,在此踌躇未决。”
蔡夫人指着阶下,道:“你常说这个人十分了得,何不着他委纸领状送去走一遭?不致失误。”
梁中书看阶下那人时,却是青面兽杨志。
梁中书大喜,随即唤杨志上厅,说道:“我正忘了你。你若与我送生辰纲去,我自有抬举你处。”
杨志叉手向前,禀道:“恩相差遣,不敢不依。只不知怎地打点?几时起身?”
梁中书道:“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每辆上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子上,再使个军健跟着。三日内便要起身去。”
杨志道:“非是小人推托。其实去不得。乞钧旨别差英雄精细的人去。”
梁中书道:“我有心要抬举你,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跟前重重保你,受道勒令回来。如何倒生支词,推辞不去?”
杨志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今岁途中盗贼又多;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便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他知道是金银宝物,如何不来抢劫!枉结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
梁中书道:“恁地时多着军校防护送去便了。”
杨志道:“恩相便差一万人去也不济事;这厮们一声听得强人来时,都是先走了的。”
梁中书道:“你这般地说时,生辰纲不要送去了?”
杨志又禀道:“若依小人一件事,便敢送去。”
梁中书道:“我既委在你身上,如何不依,你说。”
杨志道:“若依小人说时,并不要车子,把礼物都装做十余条担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货也点十个壮健的厢禁军,却装做脚夫挑着;只消一个人和小人去,却打扮做客人,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
梁中书道:“你甚说得是。我写书呈,重重保你,受道诰命回来。”
杨志道:“深谢恩相抬举。”
当日便叫杨志一面打拴担脚,一面选拣军人。
但是事与愿违,杨志尽管打扮成了商人的模样,所押之镖还是被劫了个干干净净。除此之外,《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里面也有关于押镖的故事,写的是武林高手萧昊轩陪同孙解官从四川押送饷银进京被劫的情节。虽然这些故事说的都是和押镖相关的故事,但是毕竟都是官方行为。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镖局的鼻祖应该是以山西戴家为核心的反清复明人士,他们打着保护商家的镖局旗号,其实为了护送反清的庞大资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戴家又是怎样一个家族?
在山西的镖局中最著名的当属祁县戴家的广盛镖局了。戴氏家族是祁县的名门望族,戴家祖上本是明朝的官宦人家,明亡后戴家后人不再做官而转为经商,家业依旧兴旺。
戴家作为明朝的官宦人家,自然富甲一方。清兵入关后,因受当时满汉情绪对立的影响,应晋商所邀,成立了自己的镖局,打着“以文会友”的幌子,广交天下反清复明义士,与顾炎武、傅山共谋反清大事。但随着清廷政权的逐步稳定,复明的希望也逐渐破灭了。到了乾隆年间,戴家镖局的掌门人戴龙邦有缘得到了在江湖上失落了多年的“心意拳”秘笈,于是开始潜心修练,不仅光大了自己的镖局事业,而且也使自己成为了武林界心意拳的一代宗师。
戴龙邦的儿子戴二闾,自幼承授父教,功夫更是了得。当时河北沧州一带常有强人出没,领头的是一位绿林英雄。这位沧州好汉也素闻戴二闾的大名,但心里却不服气,于是设下擂台,特邀戴二闾前去一试高低。沧州在历史上素有“武术之乡”的称谓,许多镖师更是视沧州为畏地,走镖到沧州地面时,向来是掩旗悄声而过,这就是后来江湖上的“镖不喊沧州”之传。这位沧州好汉自恃这个名头,自料戴二闾必不敢前往应战。但没想到戴二闾艺高胆大,居然果敢前往。比试中,交手只几个回合后,戴二闾佯败,却以一招“美人挂画”的轻功,将自家的身子从对方拳脚下轻轻脱出,又如被轻风吹起一般,牢牢贴在了身后的墙上。这一招让瞧热闹的外行看,分明是戴二闾被打出了擂台,但在能看出门道的内行眼中,戴二闾的功夫何等了得。戴二闾这一招既给了对方足够的面子,也显示了自己高超的功夫,一下子折服了对手,也折服了所有在场的武林中人。擂台上的对头由此而成为朋友,戴二闾的名声一下子传遍天下武林。戴二闾与对手成了朋友,从此沧州一带,也成了晋商平安过往的大道。到了祁县随意与当地人聊天,说起历史上的武林高手戴龙邦、戴二闾父子来,男女老幼无人不知。
戴龙邦、戴二闾过世后,戴氏传人是戴奎。此人是一位隐居乡间的武林高手。但因性格孤傲,一般商人请不动他。当时山西祁县最大的商号是史家开办的“大盛魁”和乔家开办的“复盛公”。两家虽然势力威壮,但其运货驼队却在草原上时常遭到土匪抢掠。匪头儿叫“流矢儿”,武艺高强,伸臂可举起牛犊,抬脚能踢伤烈马,摔跤赢遍草原,射箭百步穿杨。但却暗中勾结贼寇,作恶草原,商家无不受其伤害。一日,史、乔两家派一名叫二旦的商人,手提重礼来到戴宅。一一诉说“流矢儿”为非作歹的恶行,待戴奎听得怒形于色时,二旦又把厚礼送上,请他出山相助。谁知戴奎一言不发,竟将二旦连人带礼推出家门。二旦无奈,只好垂头丧气重返包头。
途中,二旦被一群土匪围住,要其留下千两买路银,否则暴尸荒野。领头的自称是“流矢儿”的大弟子飞骆驼。正当二旦危难之际,戴奎却像从天而至一样出现在面前,一挟一跃先将二旦放在临近屋顶,随后飘然落地,对众匪大打出手,转眼就撂倒七八人。飞骆驼见状便亲自上阵,照戴奎致命处就是一拳,戴奎轻轻闪过,未等敌手回转,已插进敌裆,大喝一声,将飞骆驼打翻在地。众匪见状,纷纷逃窜。戴奎也不追赶,只对瘫在地上的飞骆驼说了句“我是祁县戴奎,不服气到包头找我”,便与二旦扬长而去。
没出五天,流矢儿战书传到戴奎手中。戴奎如期从包头赶到归化应战,流矢儿见戴奎骨瘦如柴,气焰更盛,遂顺手将场外一个300斤重的圆椎石磙举起,扔到戴奎脚下。戴奎嘿嘿一笑,右脚一踩,将石磙就地转了两圈,猛一抬脚,已将石磙送到半空,不等石磙落地,一个“蜇龙登天”,已将石磙送出一丈开外,物落原地。流矢儿所带之人见状大吃一惊,流矢儿也不敢怠慢,便先向戴奎动手。其实,流矢儿根本不是戴奎的对手,几个回合下来,流矢儿已渐处下风。而戴奎却愈战愈勇,借流矢儿闪身时露出的空档,戴奎疾手如箭,呼的一下点住了对方腋下“夹窝穴”。不可一世的流矢儿一下子蹲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只对众徒弟艰难地说了声:“扶我回去。”回到家没出七天,就一命归天了。消息传到包头,史、乔两家闻风后,急忙置厚礼上门拜谢,但却又被戴奎谢绝了。
且不说镖局的鼻祖是不是山西戴家,仅仅是戴家这种英勇仗义、扶弱济危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的了。一个人具有了别所达不到的能力之后,能力已经不应该是其炫耀的资本,而应该成为扶危济困的倚仗,做不到这一点,具有了超凡的能力,取得了超凡的成就又有何用呢?
在前面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明代的时候镖局被称做“镖行”,而且写法是“标行”,到了清朝才改作“镖局”,那么“标行”是怎样改成写成“镖局”的呢?“标行”之“标”的本意是什么呢?
据有关文字记载,关于“镖”,那是有一整套的说法的。有说是刀鞘上装饰的嵌铜花纹,有说是“刀锋”,更多的说法是“暗器”。拇指按定四指虚托,仰手打出的叫“阳手镖”,俯手打出的叫“阴手镖”,肘下打出的叫“回手镖”,还有什么“接镖还镖”之类的名堂。“镖”不是一种吉祥物,是武器。但成立“镖局”,保护商人财物安全押运,这个“镖”就失去了原来暗器伤人的味道了。
李尧臣在《保镖生活》中也谈到:“有些镖行的人能使飞镖,因此有人以为镖局的得名,就是因为使用飞镖的缘故,这实在是一种误会。所谓保镖是指保送的财货、银两,所以装着财货、银两的车辆就叫镖车;财货银两被劫去,就叫丢了镖。镖局的镖旗、镖号,都是因此命名。至于飞镖,不过是一种武器罢了。镖行的人也不是人人都能使飞镖。”
话虽如此,那么“镖局”之“镖”到底作何解释,何以由此得名,它与此行有何必然联系呢?或言之,“镖局”或“保镖”之说究竟源出于什么物事呢?
查阅镖局内部秘传的《江湖走镖隐语行话谱》,也只是说“齐云获愿,祁明走标,除忠访友”,或者是“走镖者,英雄也。白龙马,梨花枪,走遍天下是家乡”,仍然难得其解。但是,这部手抄秘本的用字上,却给人一点启示,即该书中11处用“镖”字者,有5处写作“标”。无独有偶,明代成书的《金瓶梅》的镖行、镖船,也均作“标行”、“标船”。至清末,梁启超笔下仍写作“标客”,如其《中国地理大势说》:“燕齐之交,其剽悍之风犹存。至今响马标客,犹椎埋侠子之遗。”也就是说,明代有关镖局事物用“标”字;入清后“标”、“镖”间用,但仍以“标”字居主;民国以来,均改用“镖”字,如今,则一律写作“镖”行了。
从语言学或训诂学来看,这无疑是一例通假字现象。一般说,汉语假借字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而代以别字,另一类是本有其字而代以别字。语言学家认为:“前一类可以说是不造字的假借,后一类是在用字当中的假借。在用字当中既然本有其字,为什么还要另外写一个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写书者仓促间写了一个音同的别字,后来被认同下来;另一种原因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师承,经常习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也就一仍其旧,这从《周礼》故书和长沙马王堆汉墓所出帛书可以略知消息。”到了清朝以后,人们把“标”字改写为“镖”,这也是一种假借现象,“镖行”本应作“标行”。
另据文献显示,所谓“夺标”,就是夺取锦标,源于历史上南方的龙舟竞赛。锦标是一种锦制的旗帜,用来奖励龙舟竞赛中的获胜者。这项活动,区域较为广泛。每年四五月间,茧实麦小收,老百姓稍有空闲,便聚集在一起,像北方人冬季喜欢举办个“社火”一样,举办一些自娱自乐的活动。龙舟竞赛就是此类。唐白居易《和春探》诗第15首中说:“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斜。”说的就是这种“夺标”活动。唐代另位大诗人元稹也在《竞舟》诗中说:“楚俗不爱力,费力为竞舟。买舟俟一竞,竞敛贫都赇。……此时集丁壮,习竞南亩头。……建标明取舍,胜负死生求。一时欢呼罢,三月农事休。”诗中的“建标”之“标”,即竞舟者拼力争夺的锦标。之后的五代和明清诗中亦多有龙舟竞标的诗说。
由此可见,古代竞舟游艺的“标”,系指获胜的荣誉标志“锦标”,亦即锦旗。在标行说来,其“标”则发生了语义偏离,即被以隐喻的方式视为当行所具体护卫的对象。因而,简言之,“标行”即“保标”的行当;“保标”,即以武术保护指定的对象,如人财的安全。同是竞技,但已从一般游艺竞技转为拼命性的武术较量,对抗的性质已从娱乐转化为敌我抗争。
上述事实说明,有人以为镖局的得名,就是因为使用飞镖的缘故,这实在是一种误会,至少在明朝镖局出现之初,“标”的含义是指一种特定保护对象,与飞镖这种武器无关。
镖局鼻祖究竟是谁?为什么后来叫“镖局”而不叫“标行”了,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难道现在研究史学的专家们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吗?
有一种说法是“标”之所以改为后来的“镖”,是清朝山西票号发展起来之后的事情。“镖”字是“金”加“票”,“金”代表十八般兵器,“票”是代表票号的银两,所谓的镖就是以武力来保证钱的安全。这种解释虽然有点牵强,但与镖局的性质,业务联系在一起,也不失为一家之言。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对于“镖”字是这样解释的:“镖是一种形状像长矛头的旧式武器。”镖在武侠小说里称之为“金镖”,说明“标行”后来之所以演变为“镖局”确实和这种旧式武器有关系。
最初,一些习武练功的人上路为商旅押运镖物时,都要推着独轮车。独轮车上往往都插着一些长短不一类似短矛的飞镖。如果遇到贼匪抢劫,飞镖可以快速甩出去,击中贼匪。一般每辆独轮车上,往往带着几支甚至十几支光亮闪闪的飞镖,一路上威风凛凛。路人看到车上插着飞镖,也就知道这些人正在为商旅“押运保镖”了。久而久之,人们称独轮车为“镖车”。而那些押镖的人,自然就被称作“镖师”了。而“标行”的本字“标”也就渐渐被人遗忘了。
但是,在后来镖局镖师的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镖师在押运走镖时,并不用飞镖。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央电视台2006年就“镖局”的话题专门组织了一档栏目,专家和权威人士就这一问题以及镖局鼻祖、镖局起源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发言:张中伟(山西地方志学者):镖局出现,应该是从乾隆年间山西人张黑五在前门大街成立了兴隆镖局为标志。因为张黑五是山西人,他当时是乾隆皇帝的一位师傅,他在家里教学,在乾隆皇帝其他师傅的说服下,他成立了可以说被朝廷肯定的第一个镖局。
这个说法是不是可靠呢?我们做了调查。清乾隆年间北京前门外大街已是繁华的商业区。酒楼茶社林立,商贾云集。镖局在这里为商家保镖和押运货物也是很自然的事。
究竟镖局出现在什么时候?经过调查我们又有新的发现。1936年孔祥熙曾派卫聚贤到山西调查票号,卫聚贤写了一本书叫《山西票号史》,里面提到了“考创镖局之鼻祖,乃系清乾隆时,山西人神拳无敌张黑五,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前门外大街”。
专家的话得到了证实。我们发现乾隆年间在前门外确实有一家镖局叫兴隆镖局。镖局的主人叫张黑五。张黑五死后,他的儿子张怀玉继承了镖局。也就是说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镖局,这又是一种说法。
有的专家说,镖局押运货物的时候一般都要喊号子,以壮威武之势,“号子”在镖局里称为“镖号”。镖号连绵不断,此起彼伏,很有气势。这“镖号”反反复复只是“合吾”两个字。有人说这“合吾”便是取自“黑五”两字的谐音。
方彪(北京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专家):很多习武的高手在这方面有明确的解释,镖这种武器太轻了,它飘,没有杀伤力;太重了,飞不出去,飞不出去也扔不远,而且携带起来极其不方便。武侠小说里面有金镖压绿林的说法,实际上金太昂贵,它又很软,绝不可能做成武器,所谓金镖就是这个镖的重量为一斤最合适,即有杀伤力,人也可以甩得动,也还可以佩带,所以称之为金镖。但是镖师绝对不使用这种武器。因为你要带上了五个镖,揣在腰里头,骑起马来颠得受不了。
李宝林(山西平遥武术协会主席):一般镖师们使用的是明武器,刀枪棍棒这些是明的,另外还有暗器,暗器就是镖,他是在别人看不到、跟人交手的时候才使用。
看来镖车上插着飞镖,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起到一种威慑作用。独轮车是镖局最初押运保镖时的重要工具,独轮车只有一个车轮,走起路来虽然不好掌握平衡,据说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可是非常轻便。镖车上除了装着镖箱、货物外,还要插一个醒目的小旗子,旗子上用大号的字写着镖师姓甚名谁,这个小旗子是镖师走镖的标志,行里面称为“镖旗”。独轮车上为什么要插镖旗呢?
李育人(武林前辈,山西形意拳协会常委,国家狮雄奖获得者):王正清和道光皇帝是师兄弟,他俩的老师叫贾殿魁,所以一说谁跟道光皇帝是师兄弟,凭着名气,插一王字,就没有人敢劫镖,知道惹不得。王正清是很有名气的,京剧里边就有一出戏叫《塔子沟》里面有一个角色就是王正清,俺二路镖头王正清是也,北京也就是这个词,当时,很有名气。
镖局的鼻祖连专家都无法确定,并且也没有文字记载,可是具体到每一个镖局却不能不知道自己的鼻祖。
每个镖局都有着自己的账房先生记账,别的不说,单从镖局残存的账本上也能找出其镖局的鼻祖,更别说其后人代代相传的口碑记述了。
兴隆镖局号称是第一家镖局,创始人山西人张黑五,前面已经详细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会友镖局会友镖局的创始人是宋彦超,生平绝技乃是三皇炮捶拳。三皇炮捶门历史渊源悠久,奉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即人皇氏)为祖,故又称“人宗门”、“人祖门”、“三皇门”。随着历史的发展,三皇炮捶拳不断地发展完善,繁衍传递。至明末清初年间河北冀县武术名家乔三秀传授此艺,始有文字记载和文物可考。乔三秀传其子乔龄(字鹤龄)作为第二代。乔龄将此艺微妙真谛传给第三代宋彦超(字迈伦)、于连登、张文彩、王双奎四弟子。
宋彦超集平生所学,潜心钻研,创“夫子三拱手”之绝技。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宋彦超来京投“神机营”报效国家。神机营老七王爷令宋与营中教练武林高手比武。宋出手神奇微妙,众高手皆败於宋手下,老七王甚喜,惊呼“真乃神拳也”!遂赐五品亮兰顶戴。此后,“神拳宋迈伦”的名字享誉武林。宋漫游京城,结识八卦掌祖师董海川,遂交成挚友。宋在为官生涯中耳闻目睹了朝政腐败,自感报国无望,便弃官从贾,在北京前门外粮食店街创办“京都会友镖局”,以武会友,从事保镖生涯,同时传授武艺。从此开拓了北京三皇炮捶门历史的新纪元。
清同治五年(1866年),于连登之子于鉴(字镜堂)先得其父亲授,后来京拜宋彦超为师,得宋之奥妙后技更精绝,功达上乘。自此于鉴在北京大开山门,传授三皇炮捶拳。在一大段历史时期内“京都会友镖局”同“三皇炮捶门”名声大震,镖局生意兴隆。三皇炮捶拳也广为传播,得到了很大发展。后来镖局还出现了李尧臣这样的杰出镖师。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将自创的无极刀法传授给抗日军队,喜峰口战役中,学了无极刀法的大刀队,手刃鬼子近百人,追杀日寇60余里,缴获大炮18门。跟李尧臣学过武术的人很多,京剧武生泰斗杨小楼演闹天宫的猴拳和梅兰芳演虞姬的剑法,都是李尧臣传授的。
成兴镖局走镖的镖局有个规矩叫“镖不喊沧州”。说的是过去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你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否则,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保管你栽个大跟头,丢尽脸面。
这规矩的来头就是成兴镖局的开山人李冠铭。继他之后其侄李凤岗、李庆临等三代经营的“成兴镖局”亦声名显赫。而李凤岗的徒弟更是了得,便是那源顺镖局的总镖头大刀王五王子斌。
玉永镖局嘉庆年间由河北沧州人张德茂创立,其外祖父张景和是康熙年间著名拳师,江湖人称“神拳教习”。张德茂随其学成武艺后,遂在苏州开办玉永镖局,镖走大江南北,威振海内。一次走镖北京,收左昌德为徒弟。回苏后,因见左昌德才高义重,遂将镖局转赠于他。
昌隆镖局创立于道光二十年,至宣统三年收撤。玉永镖局总镖头张德茂一次在北京城外相中一精练小伙,打算传他武艺以继后世。这小伙是谁呢,就是山西省文水县孝子镇渠村人左昌德。由于他排行第二,人们送他个绰号叫“左二把”。张德茂把一身的能耐大多传给了左昌德,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绵掌。绵掌也叫连环绵掌,手法以掌为主,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借对方的劲力反击,故名绵掌。
左昌德也没辜负老头一片苦心,早晚苦练绵掌,一练就是八年,武功已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此时小伙已经26岁了。经张德茂介绍到苏州开设玉永镖局,第二年改为昌隆镖局。
从此,左二把开始了保镖生涯,走遍大江南北,历三十余载,其子左安民、其孙左秉信都跟随他习武保镖。镖局全盛时期有一百余人,著名镖师有左二把、左安民、左秉信、续仁政等,并在杭州等地还设有分号。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左昌德受江苏巡抚所嘱,保有到北京的一趟绸缎类黄镖,安全抵京后,道光皇帝亲赏黄马褂一件,镖旗一面,一时声誉鹊起。后左安民继父保镖,辛亥革命中收撤镖局回故里。
广盛镖局镖头戴二闾,字义熊,乳名二驴,出生于山西祁县官宦武术世家、书香门第,何以起此乳名?皆因其父戴龙邦以为戴家虽然盛名在外,但风险迭出,常有朝不保夕之感,便以山西地方风俗,越以贱物为名,便越能长久平安之意。二驴功成名就之后,人们认为如此称呼太过不雅,便谐音改驴为闾,以表敬意。戴二闾从小功力过人,跟随父亲戴龙邦学习心意拳,父传子学,毫无保留,因此将戴家拳、械全部学到手后,日夜操练,其中有五行拳、十大行、七小行、七炮七膀、戴家三拳以及六合刀、枪、棍、四把、闸势等短小套路。
戴家拳的基本功叫“蹲猴猴”,二闾为此蹲了三年,所以与人交手时,一发动就能把人击出二丈以外。戴二闾成名后,当时在赊店的山西商人回到家乡,重金请他到赊店为商行保镖。据说戴二闾初次来到赊店,当地武术名家亦多,戴二闾与之交手,未能胜出,为此又归家学艺三年,方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再次来到赊店,创立了广盛镖局,镖局内的镖师有其兄戴大闾、任志等。其镖主要走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张家口、天津等地。走镖时镖车上插有镖局名称的镖旗,趟子手还要一路“喊镖”,一为显示镖局的名声,二为知会沿路江湖之人不要再动邪念,也表示对江湖之人的尊敬。因当时河北沧州为武术之乡,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界的尊重,一进入沧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镖。
一次广盛镖局镖走山东,路过沧州,一位新业的趟子手不懂规矩,冒然喊了镖。沧州武界尹玉文三武师拦路兴师问罪。戴二闾一再表示歉意,可三武师仍是不依,一定要与之交手。戴二闾无奈,只好与他们动手过招,结果三武师均败于他的手下。自此“戴家拳”更是名声大震,广盛镖局更是誉满天下。
赊店广盛镖局当时设于石门街北端路东,座东面西,面朝“后河”古码头,五间门头,中为高大门楼,门前树一高高的旗杆,上悬有“广盛镖”字样的镖旗,内为一进三的大院落,分设会客厅、签押房、仓房、镖头居室、镖师居室、练武扬等,是赊店当时最著名的所在之一。
清道光三年(1823年),山西平遥商人首创“日升昌”、“蔚盛长”等票号。商业重镇赊店相继开设了“蔚盛长”等七八家票号分号。票号开出的银票可汇兑全国各地,解决了商人贸易携带现银不安全的顾虑,镖局业务随之锐减。为此,广盛镖局于1830年歇业,戴二闾回乡,其子戴广兴留在赊店改营过载行,并成为赊店第一任寨主。
同兴公镖局同兴公镖局为王正清所立,王正清,字松庵,号“面王”,平遥南良庄人。生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幼时读过二年私塾,但家境贫寒,16岁背井离乡,到北京一家面馆当学徒,当时还没有轧面机,王正清必须用手肘揉面,由此练就惊人臂力。王正清后来拜武术大师刘留为师,学武三年,进步很快。之后他拜刘留的师兄贾殿魁为师,贾殿魁曾教道光皇帝习武。贾很喜欢王正清,便资助他生活费,要他专心习武。王从师贾殿魁,由此学到少林散手108势等多套武艺。同时,他与内家高手常义时常切磋武艺,3年后,王正清已贯通内、外二家。王正清30岁那年,成为江西道台朱文的武术教习。
36岁,他跟随朱文赴河南上任,前后9年,制服响马大盗无数,帮助地方政府解决了治安难题。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47岁的王正清告别江湖,返回平遥,次年开办同兴公镖局。王正清与祁县戴龙邦、文水李毓秀一起,并称“华北三杰”。三人都有镖局生意,时常互通有无,有时手下人还会在一起走镖。
河南嵩山少林寺曾为王正清凿碑刻,载入武林史。其子王树茂尽得其真传且有青出于蓝之势,因而同兴公镖局创立之始就成为当时全国著名镖局之一。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挟裹光绪帝逃往西安,西逃旅途少不了吃喝花销,八月初九,二宫到达平遥,盘点现银93万两,这么大的数目,无人敢当此皇银的保镖,惟有山西平遥的王家敢接,适逢乱世,王家镖队一路上风尘仆仆,日夜兼程,只半月余将银两送抵西安,分毫无差。这块至今仍挂在王家旧址上的“奉旨议叙”匾额,就是当年办完这趟皇差后,慈禧太后的赏赐了。
源顺镖局王子斌(1844-1900),字正谊,回族,沧州南门外人。12岁在一烧饼铺学徒,常到成兴镖局偷艺自习,十分刻苦。后来被镖局掌柜李凤岗发现,欲收为徒。但因李系回族,王系汉族,当时有艺不传教外之说。经人说合,王改为回族,拜李凤岗为师,习练六合拳法。他在师兄弟中排行第五,又因其刀术精妙,所用之刀又大于一般,故人称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早年闯荡江湖,广交天下英雄豪杰。这就是他创办源顺镖局的主要资本。现在尚存的前门外西半壁街13号院就是原大刀王五的源顺镖局的旧址。据大刀王五的后人介绍,源顺镖局正门原是个朱漆的大门,其右侧悬挂一面杏黄旗,上书“源顺镖局”四个大字。门道东墙上高挂“德容感化”金字横匾,西墙上高挂“义重解骖”金字横匾。大门里还有“尚武”、“济贫”两小块匾额。这几块匾都是北京城的老百姓赞誉大刀王五轻财重义、济困扶危的精神所挂。整个镖局有前院、后院和西跨院、共30多间房屋。前院有大车棚、马和仓房,王五的家属和存放贵重货物的地方都在后院,西跨院是众镖师练武的场地。练武的场地上摆放着刀、枪、剑、戟等长短兵器和石锁、砂土口袋等练武所需之器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在北京城内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大刀王五义愤填膺,英勇地反抗侵略军。在前门外护城河边与敌人战斗时,中弹而牺牲。
大刀王五被害后,源顺镖局就没有人掌管了。又由于京奉、京汉火车线建成后,商人运货大都由火车站托运。从而源顺镖局的生意被铁路夺去,大约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源顺镖局就歇业了。
三合镖局山西榆次县东阳镇人安晋元所创。据传,清朝中期,8位少林寺名师为摒弃门派观念,共同切磋技艺,集太极、八卦、形意、少林、通臂、鹰爪、六合、擒拿等诸门之精华,共议一门拳术,故取名公议拳,亦名公立拳。安晋元(1850一1927年)是公议拳第五代传人,清光绪年间安在河北张家口开设“三合镖局”,广交武林高手,遂将此拳传播各地。
万通镖局创始人是赫赫有名的“单刀李”李存义。李存义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河北省深县南小营村人。秉性温厚,轻财好义,性喜拳术,幼年学习长短拳。
三十八岁时,拜形意拳名师刘奇兰为师,学习形意拳,习之数年,深得形意拳之精髓。以后闻听北京董海川精于八卦掌,便进京欲拜董海川为师。由于他与程廷华是同乡人,便请程廷华介绍拜董海川为师。董海川知道李存义精于形意拳,起初不肯收他为徒,后经程廷华、刘凤春、梁振圃等八卦掌门弟子一再说情,董海川才同意收李存义为徒。曾任两江总督督标把总,后至保定开设万通镖局,兼收徒授艺。
1900年,李存义以53岁高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面对洋枪洋炮,毫不畏惧,奋勇杀敌。在天津老龙头车站一役,他手刃洋兵十几人,誉满中原,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晚年弃镖局,专志授徒。宣统三年(1911),与叶云表在津创办中华武士会。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