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血染长津湖:志愿军九兵团伤亡数据揭秘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09-8-13 02:37     标题: 血染长津湖:志愿军九兵团伤亡数据揭秘

东线部队第9兵团冒着大雪,在零下摄氏30度的恶劣气候条件下发扬英勇顽强、刻苦耐劳的优良作风,20军隐蔽前进

五十六年前的11月到12月间,在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发生了一场对朝鲜战争战局极为关键,对作战双方却是极为惨烈的战役,那就是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作为中国军队中精锐之师,严格执行隐蔽要求,迅速开进,成功包围了分兵冒进的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1师与美第7师31团。在随后的激烈战斗中,装备简陋,粮弹不继的中国第20军和27军与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最先进对手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最终给予陆战1师以歼灭性打击,将第7师31团成建制歼灭,共歼灭美、英、韩部队13916人。在中国军队获得巨大战果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不少在国内解放战争时立下赫赫战功的战斗英雄和骨干壮烈牺牲,整个9兵团也减员严重,元气大伤。由于国内最权威的《抗美援朝战争史》(2000版)在第2卷第132页只记载了中国军队在第二次战役中伤亡3.07余万人,并没有详细记载9兵团的伤亡情况,因此现在对9兵团的伤亡情况就产生了争议。

根据《第一次较量》一书的记载,9兵团减员4万余人,其中冻伤减员3万多人,冻死4千余人。中央党史出版社的《开国第一战》在第295页的记载精确到了“第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冻死1000余人,冻伤后救治无效致亡者3000余人,减员总数48156人。”而《突击》第三期的《冰血长津湖(之二)》一文在28页则认为“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战斗伤亡约为3万,其中阵亡一万余,冻伤减员高达3万余,其中冻死4000余。”几个数字一对比,有比较大的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来看长津湖之战最让人痛心的冻伤减员情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入朝前一直在准备渡海登陆作战解放台湾,因朝鲜东线战事紧迫,为把握战机,才在到达中国东北后没做停留,进行换装整训,就提前直接入朝作战。结果各种准备不充分,入朝时寒区服装来不及发放,加之对战区气候知之甚少,部队又是长期在中国华北驻扎和作战,缺乏高寒地区生活和作战的经验,防寒准备严重不足,人员衣着单薄。同时山路险峻,美军飞机猖獗,大量汽车被毁,粮食、被服、弹药补给运不上去,战区内人烟稀少,就地筹粮十分困难。部队进入战区后,没有住房,缺少粮食,只能在雪地宿营,而长津湖地区温度在当年11月下旬已经下降到零下27度。(见《抗美援朝战争史》(2000版)在第2卷第111-112页)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的作战,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战役进行期间,战区连降大雪,气温平均在零下摄氏27度左右,最低达零下30多度,雪积数尺,江河道路冰冻。官兵们衣着单薄,粮弹缺乏,忍饥受冻,加上后勤补给困难,有的部队一两天只能吃上一顿结冰的高粱米,官兵体质严重下降,冻伤减员严重。在新兴里战斗中,第27军第80师第240团第5连冲锋时受到敌火压制,全连呈战斗队形卧倒在雪地,最后全部冻死。严寒的天气,也直接影响了武器的使用,部队配备的迫击炮70%无法使用,许多步枪、机枪枪栓被冻无法击发,通信联络也极不通畅。(《抗美援朝战争史》(2000版)在第二卷第126页)美陆战1师在拥有远比志愿军完备的御寒装备的情况下在22215人中仍然有7300人冻伤,而穿着华东地区棉衣进入零下27度的长津湖地区的9兵团则情况更严重,入朝行军第一天就有800人冻伤。战役结束后公认此战出现了我军历史上最严重的冻伤减员现象,各方面记载也基本一致,因此冻伤3万余人,冻死4000余人的数字没有什么争议。

再看争议的焦点,也就是战斗伤亡。美军宣称给志愿军9兵团造成了3.75万人的伤亡,其中2.5万人死亡。由于美军在长津湖之战开始时就处于被动地位,后面更是历经艰险才突破9兵团重重阻击从海上撤退,基本没有闲暇来打扫战场统计志愿军损失,这个战果也只是来源于战场指挥官的估计,无法准确显示志愿军伤亡情况。再看中方数据,27军军史记载的是战斗伤亡8339人,20军军史记载为阵亡4339人,负伤2890人,失踪被俘764人,26军战斗伤亡估计为3千左右。《冰血长津湖(之二)》则认为“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战斗伤亡约为3万,其中阵亡一万余。”这里就是对9兵团伤亡数字出现争议的关键点。

之所以人们对9兵团战斗伤亡数字有疑问,主要还是因为9兵团与敌相比在客观条件上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威武之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征战纪实》在257页这样记载:“第27军从湿热的南方沿海地区紧急北上至朝鲜北部严寒的盖马高原作战,不论从战术、装备和后勤物资保障上,距作战都还存在很大差距。首先是军事准备工作不足,任务转换突然,从渡海登陆作战一下转换为对具有先进武器装备和很强战斗力的美军作战。而我军缺乏现代条件下与外军作战的技术战术研究,组织指挥水平尚难适应与具有绝对制空权和压制火力优势之敌进行现代战争的要求;其次是后勤保障亦有严重困难因仓促北上,部队中一部分御寒冬装未发齐,许多部队尚穿着单裤、单鞋入朝,未战已有冻伤减员。药品、粮食及油料等物资短缺。同时,武器装备与当面之敌相比更是优劣悬殊。”9兵团因为匆忙入朝,部队只有少量日制九二式步兵炮和迫击炮,与配备了近百辆坦克、上百门大口径火炮并配备有专属航空联队(通常为3中队72架飞机,最多时7中队150架飞机)的陆战1师有天壤之别。而且陆战1师作为美军王牌部队,战斗力极强,又是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部队,火力远胜于9兵团。就算是被9兵团歼灭的美第7师31团也配属有37辆坦克和各种火炮46门,每天还能有数十架次的航空兵火力支援。而9兵团不但没有飞机、坦克和大口径火炮协同作战,而且部队配备的迫击炮70%无法使用,许多步枪、机枪枪栓被冻无法击发,弹药特别是迫击炮弹匮乏。同时9兵团虽然总兵力高达15万人,但由于交通不便,只能由20军和27军担任主攻任务,其中20军50569人,27军50501人。而且9兵团在战前低估了美军兵力,像美第7师31团加上配属作战的第32团步兵第四营、师炮兵第57营、临时支援分队,总兵力高达4000人,事先志愿军以为31团所在地只有一个营,直到战斗开始后才发现被分割包围的美军近3万人,其中陆战1师2.5万人。面对装备占有绝对优势,战斗力又是美军中首屈一指的陆战1师,9兵团根本无法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用解放战争的方法歼灭对手。《威武之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征战纪实》在270页总结:“我军武器装备特别是防空和反坦克火器极为落后,后勤补给和伤员转运十分困难,加上罕见的大雪严寒,是造成我未能全歼柳潭里之敌却付出重大伤亡的主要原因。”


虽然在客观条件对9兵团极端不利,但9兵团依然体现了主力部队的优异素质,坚决执行中央军委战前部署,作风十分硬朗,以坚强的作战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前赴后继,不惜一切代价对敌人向敌人发起进攻,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因此也导致了自身严重的损失。据《威武之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征战纪实》第268页记载,东线作战第一阶段结束后,27军第79师合并为5个步兵连、2个机炮连,80师3个团合并为9个步兵连,81师3个团合并为17个步兵连,94师2个团合并为7个步兵连,每连只有四、五十人。20军最后只抽出了200人协同26军参加追击美军,军主力转入休整。所以《冰血长津湖(之二)》第27页根据这些资料,将战前27军有5万人,20军2个主力师都均有1.1万人加起来再减去参加追击的27军2000人,20军200人,得出了中国军队这1军加2师伤亡就达7万人的数据,并在最后得出结论“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战斗伤亡约为3万,其中阵亡1万余,冻伤减员高达3万余,其中冻死4000余。”9兵团损失真的严重到这种地步了吗?

首先,27军这2000人和20军这200人的最后战斗人员人数是公认的。不过最后合并整编2000人参战就代表27军最后只剩下2000人没有出现伤亡吗?《冰血长津湖(之二)》在27页的理由是就算“加上后方机关非战斗人员(战斗紧张时,非战斗人员编入战斗部队是志愿军的惯例),伤亡至少也在6万!”众所周知,一支军队不可能100%全是一线战斗人员,中国军队虽然当时技术兵种不多,但也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战斗人员比例。由于9兵团自入朝后配属运输的汽车在美军轰炸下损失惨重,部队面临补给困境。特别在前线粮弹不济的情况下,9兵团更多地将非战斗人员投入到了后勤运输中。虽然志愿军有非战斗人员编入战斗部队的情况,但在没有详细资料佐证的情况下就判定27军和20军58师和60师将非战斗人员编入战斗人员参加战斗并全部伤亡未免就过于武断了。宋时轮在1950年12月8日18时30分致电彭德怀、毛泽东:“第9兵团经近半月的激战,部队已经极度疲劳,特别是冻伤减员十分严重,情况最严重的第79师战斗伤亡2297人,冻伤减员2157人,全师缩编为5个步兵连、2个机炮连,难以继续实施大的作战行动。”入朝前9兵团各师都补充兵员,基本达到了每师1万人的标准。79师在总伤亡4454人的情况下,就已经建制被破坏,只能缩编为每连人数只有四、五十的7个连队继续作战。假设这伤亡的4454人全部都是战斗人员,再加上这缩编7个连不过近5千人,也就是全师前线的作战人员不过是总兵力的一半。而且这种损失情况下就已经“损失最严重”、“难以继续实施大的作战行动”,虽然9兵团一心要将美军歼灭,但在此时也没发生将大批非作战人员编入战斗部队的情况,而是采取了缩编已有战斗人员的方法。所以仅仅根据27军和20军缩编后的参战人数用加减法来得出9兵团伤亡情况就显得以偏概全了。

其次,对9兵团的损失情况,其实国内资料叙述已经十分清楚了,本文开头就已经引用了中央党史出版社的《开国第一战》在第295页的记载:“第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冻死1000余人,冻伤后救治无效致亡者3000余人,减员总数48156人。”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公开资料往往出于宣传考虑,并不是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而是对己方伤亡情况有所保留,因此而对中方资料总是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那么这个减员4万多人的数字究竟和实际有没有出入呢?

志愿军第27军围攻柳潭里美军陆战第一师

关于此数字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一份电报。也就是那封有名的“9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这封收录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241页的电报,是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毛泽东于1950年12月17日发给志愿军总部并9兵团的。《抗美援朝战争史》(2000版)在第2卷第127页引用了这封电报中的“9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国内关于长津湖之战的资料也都是从这里引用了这句话。因此人们往往忽视了紧接着的下一句话:“9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此电报为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发给志愿军总部并9兵团,本就是内部电报,重点在嘉奖鼓励和慰问,因此没必要也不可能在这里缩小9兵团的伤亡情况。在朝鲜战争期间,毛泽东作为中央军委主席,一直都时刻关注着战局发展,他的指示对志愿军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他手中自然也掌握着最真实的前线伤亡情况,在当时从9兵团到志愿军总部更不可能也不敢向毛主席隐瞒或压缩部队的伤亡情况。所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17日这份电报中提及的9兵团减员数字,也就是关于9兵团损失情况的最好证明。

关于9兵团的损失,还有一个兵员补充数字。战后休整期间,20军补充了1.5万人,27军补充了14817人,合计接近3万人。这就意味着2个军牺牲、战斗受伤和冻伤导致失去战斗力和短时间内无法康复的官兵就接近3万人。因为9兵团在长津湖作战时补给困难,比起可以用飞机撤退伤员的美军,志愿军医疗条件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再加上严寒和缺医少药的双重困难,所以9兵团伤员在没有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护的情况下,伤势恶化导致失去战斗力甚至牺牲的情况很多,比如冻伤致亡的就高达3000余人,战斗受伤后的死亡率会更高,而且战事激烈时,很多战士都轻伤不下火线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两个主力军在51年1月-3月补充近3万人,再考虑第26军的补充,加上轻伤归队人员,基本与《开国第一战》记载的减员4万余人相符。

所以,综合中方各种资料,结合20军和27军军史,以及当时的中方电报往来,可以认定中央党史出版社的《开国第一战》关于“第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减员28954人,冻死1000余人,冻伤后救治无效致亡者3000余人,减员总数48156人。”真实反映了9兵团在长津湖一役的损失情况。

志愿军战士在零下30摄氏度的阵地上狠狠打击敌人

后记

长津湖就像一块试金石,陆战1师突破数倍于己的中国军队的重重包围,逃脱了像北极熊团一样被歼灭的命运,带着装备和伤员从海上撤离,显示出了美国王牌部队的老练和强悍。而9兵团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畏强敌,不但击退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且更创造了成建制歼灭美军一个团的成功战例,不愧为中国第一等的精锐主力。虽然9兵团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未尽全功,让陆战1师得以逃出生天,但这场用血肉长城抗击钢铁洪流的经典战役与9兵团的功勋和教训,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