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上海四行仓保卫战的八百抗日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08-12-24 02:42
标题:
上海四行仓保卫战的八百抗日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
转自搜狐论坛
在遥远的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在那个热带海岛国度的偏僻山坡上,有一千多名埋骨异域的中国将士,死无安宁栖所,其中竟包括参加1937年淞沪会战中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谢晋元“八百壮士”,另外也有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的战士的遗骨。他们被侵华日军强行带离故土,在这里做劳工,曾经生活得非常凄惨,死后到今天埋骨异乡,不能回国,也无人问津。
在这里呼吁我们的网友,如果能出力的,能影响到您身边的某些重要人物的,为他们呼吁一声,不论是新四军战士还是以前的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战士,让他们回国,让他们接受应该得到的礼遇!!!
据说,大陆的媒体曾在2005年就采访过战俘营中的幸存者,知道这些人的存在,包括新四军的战士在这里做过苦工,但这些人的命运如何,我们现在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是:这些人的坟墓还在那里,没有人关心过问。这些人是我们民族的儿女,他们为国家流血牺牲,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安慰,给他们荣誉。
谢谢在巴国的华侨,是他们发现了这个地方。
发现这批荒冢的当地华侨在山坡荒烟蔓草间找到三座墓碑,其中两个碑文是陆军六十七师两百团上尉吴坤、陆军新卅师上士孔宪章。
当年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退入租界后被英军软禁,日军攻入租界后变成俘虏,其中一部分就被解送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布尔战俘集中营。根据解放拉布尔集中营的澳军报告,先后约有一千六百多位中国军人被送来当奴工,在俘虏营中死亡六百五十三人。
1937年8月13日,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
在战役的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守卫战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452人(为迷惑敌人,当时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战至30日,接到撤退命令,中国守军冲出重围,退入租界。
在巴布亚前首府拉布尔(Rabaul)附近的这批中国军人的坟墓,是一位前澳洲飞行员告知。由于二战时期盟国与日本在当地曾有激烈交锋,许多战机一去不回,因此至今美国与澳洲仍派员在当地寻找残骸,试图寻找失踪官兵的下落。澳洲这位飞行员在任务中,意外发现密林中有几座刻着中文与青天白日图案的墓碑,曾告知中国大使馆,但是对方没有兴趣前往勘查。
这名华侨后来付钱请土人带路,果然在山坡荒烟蔓草间找到三座国军墓碑,其中两个可辨识碑文,分别是陆军六十七师两百团的上尉吴坤、陆军新卅师上士孔宪章,另一具破坏严重难以辨识,死亡时间都是一九四五年。很明显他们都是抗战期间被日军送到当地当奴工,来不及等到胜利返乡就客死异域。
对于中国军队俘虏被日军送到到南太平洋当奴工一事,海峡两岸的相关研究都很少。少数记载包括当年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退入上海租界后被英军软禁,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入租界,孤军变成俘虏,其中部分被解送到拉布尔,成为战俘。
澳洲昆士兰华人联合会前秘书长粟明鲜博士在档案中找到相关记载:根据解放拉布尔集中营的澳军报告,先后约有一千六百多位中国军人被送来当奴工,在运输途中死亡者不计在内。在俘虏营当中死亡者六百五十三人,剩下约一千人,到一九四六年被美国海军送回中国。
当年担任战俘营译员的华侨张荣煦回忆:幸存官兵回国前,曾与当地侨界合作修建一座公墓,安葬二五九位官兵遗骸。但十几年后墓园失修荒废,遭当地政府夷平。当时侨界曾向台湾政府求援,但是台北方面没有下文。随着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华人大量迁居澳洲,后来拉布尔市区毁于火山爆发,留在当地的侨胞更少,早已没有人记得埋骨于此的国军将士。这次居然还能发现未被破坏的坟墓,令人相当讶异与兴奋。
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任职于澳洲格里菲斯大学的粟明鲜感叹,尽管这些官兵都是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都曾为了保卫国家而受尽苦头,最后牺牲了生命,可能亲人至今都还不知道他们遭遇。对比当年的盟军对阵亡官兵的极尽尊崇,国军牺牲的将士却被轻易遗忘,实在令后人感到汗颜。
当年八百壮士的除战斗阵亡者外,他们的去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但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让中国人都为之热血沸腾的战斗: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的结束。
参加这场保卫战的国民革命军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及其它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士气。四行仓库只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因此就将整个战斗展现在了西方世界面前。这进一步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但并没有如蒋介石所希望的那样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实质性的国际支援。
顾祝同
到1937年10月26日国民革命军在上海闸北区的抵抗日渐艰难。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命令该区所有军队撤出,以防卫上海西部郊区,同时命令第三战区代理司令长官顾祝同让精锐的第八十八师单独留守。这样做一是为了拖延日军进攻速度,二是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在抵抗日本侵略战争上的坚决态度,并以此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此时九国公约签字国正好将于当年11月6日召开会议。顾祝同本人出于个人感情并不愿意让第八十八师留守,因为他曾是第二师(第八十八师整编前的番号)的指挥官。顾打电话向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传达命令,而孙强烈反对这一计划。之后孙又将自己的参谋长张柏亭派到离前线20公里的顾祝同的司令部反复协商。
无论是顾祝同、孙元良还是张柏亭都不会违抗蒋介石的命令,但孙经张向顾建议,既然是出于政治的目的,那么留守闸北的部队,兵力多是牺牲,兵力少也是牺牲。同时,守多数据点是守,守一二个据点也是守。顾祝同最后同意第八十八师留出一团兵力,留守地点则自行处置。张柏亭回到第八十八师师部四行仓库后,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作为固守据点,但觉得一团兵力仍然过多,在最后撤离之前,又决定只留一个加强营就够了。于是就以第524团第1营为基干,配属必要的特种部队,组成了一个四百多人的加强营。由中校团附谢晋元、少校团附上官志标,和少校营长杨瑞符率领。
谢晋元团长
10月26日晚10点驻扎与上海北站的第524团接到命令要求撤回位于四行仓库的师部。第一营营长杨瑞符面对这条要求其撤出已坚守两个多月的阵地的命令一开始难以接受,但在得知孙元良是让第一营防守四行仓库后便同意撤退。
四行仓库是位于上海闸北区苏州河西岸的一座混凝土建筑,在新垃圾桥(上海方言读:Lèsè Qiáo,今西藏北路桥 )西北沿。是四间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所以称为“四行”,建于1931年,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由于先前被当作第八十八师师部,因此仓库中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
谢晋元团的战斗序列:
八十八师第524团 - 团长,陆军中校 谢晋元
团附,陆军少校上官志标
一营,第524团 - 营长,陆军少校 杨瑞符
一连,一营 - 连长,陆军上尉 陶杏春
二连,一营 - 连长,陆军上尉 邓英
三连,一营 - 连长,陆军上尉 石美豪(负伤), 连长,陆军上尉 唐棣
机枪连,一营 - 连长,陆军上尉 雷雄
第一营作为一支加强营最初有接近800人,但经整个淞沪会战的消耗到该次战斗前包括军官只有423人(另一说453人)。而在部队从北站转移到四行仓库的过程中人数又降为414人。经过两个月的艰苦战斗,国军损失了大量原经过德式训练的士兵,在通过五次兵员补充后,此时的士兵大多为原周围省份的驻军。他们大多来自湖北驻军第五团第一营。湖北方面不愿意将他们原用于内战的训练的最好的军队送到上海,因此被送到上海的都是些在7月7日战争爆发后招募的尚未完成训练的新兵。为迷惑日军,中国军队当时在其正式通讯中用“524团”代替“第一营”,让日军以为有一个团防守四行仓库。
该团每人装备一支中国仿造Gewehr 88或Gewehr 98式步枪300发8毫米毛瑟子弹,两箱手榴弹,一顶德制M1935式头盔,一副防毒面具及食物袋。守军共装备有27挺轻机枪,大部分为ZB26式轻机枪(布伦式轻机枪),接近每班一挺。4挺24式水冷马克沁机枪以及一个迫击炮排。
战斗经过
10月27日
当晚各连分批穿过前线,杨瑞符命令一连去四行仓库自己带领二连前进。而三连、机枪连和一连第三排的士兵无法联络。直到第二日上午9时他们才到达四行仓库,他们是在随大部队撤退途中得到有关一营留守四行仓库的消息的。之后他们的这种志愿参加“自杀行动”的精神被蒋介石称为英勇行为的典范。
早上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